《丁约翰的打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丁约翰的打拼-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定下了招聘原则后,招人就很好招了。
  丁中华很快就从原来负责代理他们出口的进出口公司招了两个退休的“老法师”,这样一下子符合了他的第一条和第三条原则。都是退休的人,不会对他有任何威胁。此外,他们也不会将他们的经验藏着、掖着,丁中华肯定能学到许多东西。
  既然招了两个老人,部门里必然要平衡,需要招一些新鲜血液。
  丁中华就向负责销售的乔副厂长汇报一下工作,因为毕竟他将来要做外贸,乔副厂长是他的直接领导,多领会一点领导的意思总不会错。
  基本上,乔副厂长对丁中华选的两个“老法师”是比较满意的:第一,退休的人比较容易满足,用人的成本也比较低;第二,他们本来就代理红光机械厂的产品,对渠道和产品都比较熟悉,可以很快就上手。
  对于新鲜血液,乔副厂长指示如下:
  1。 他手下的小马就先暂时到出口科实习,小马内销业务熟悉,对产品也了解,外销业务上手也会很快;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Chapter 3 面试(2)
2。 招一个应届大学生,女的不要,因为麻烦。
  当时的某些企业,在用人方面确实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其实现在也是如此,只不过手段上更为隐蔽了。
  丁中华心里清楚小马是乔副厂长安插到自己身旁的眼线,但也不好推辞。
  过了几天,乔副厂长就给了丁中华一份简历。丁中华一看,是个男的,学化工的,和他需要的机械和外贸背景完全不相关,但他知道如果拒绝这个人,马上就会得罪乔副厂长。于是立马答应了下来。
  其实在传出要组建出口科后,丁家就开始热闹了。
  劳资科早就放话说,这次选人是厂长直接让丁中华定的,他们不干预,率先脱离了这个是非漩涡。
  红光机械厂毕竟算个大厂,效益在系统里还算可以。于是到丁家求情的人就有许多了。对于许多和丁中华本来不熟的人,很好打发,最难处理的是丁中华原来的车间主任刘向东。刘向东有一个侄子那一年大学毕业,大学读机械系,英语也过了四级,专业也对口,刘向东希望他到丁中华的出口部来工作。为此,刘向东夫妻俩还特地买了礼物跑了次丁中华家。
  虽然刘向东过去帮过丁中华,但丁中华是个朝前看的主。他现在向管销售的副厂长汇报,刘向东向管生产的副厂长汇报,级别和刘向东是一样的。管销售的乔副厂长是总公司的红人,因此丁中华有理由不将刘向东放在眼里。
  当然大家这么熟,两家之间平日里也经常走动,一下子丁中华也拉不下这个脸,但丁中华也不能将顶头上司乔副厂长给得罪了。正在他左右为难之际,老婆柳眉给他出了个主意,就是公开招聘。
  于是丁中华找到乔副厂长,如此这般汇报了一下。公开招聘的事情就定了下来,招聘小组由三个人组成,乔副厂长挂帅,再加上人事科吕科长和丁中华。
  招聘启示放在晚报一个犄角旮旯的地方,目的是“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没想到,晚报上的招聘广告一登,应聘信就像雪片一样飞来。那个年头,工作也不好找。
  过去门房给丁中华送信只要叫个人捎过来就可以了,现在门房要借一个推车将一麻袋的信送过来。
  那时候的应聘信,不比现在的包装,没有照片也没有视频,丁中华只是做姿态地拆了几封看了看。
  可怜的大学生,他们不知道有时候他们的应聘信99% 是直接扔到垃圾桶里的,能够参加面试的名单在招聘广告刊登之前基本就定好了。
  最后,刘向东的侄子,乔副厂长推荐的大学生小赵和另外几个人参加了面试。
  面试组织得倒是煞有其事。会议室外都贴有引导面试者的标示。乔副厂长、丁中华和劳资科长在长会议桌后一字排开地坐着,每个人面前都摆着一张写着姓名的牌子。
  乔副厂长亲自面试了刘向东的侄子。
  小伙子倒是相貌堂堂,一看就是非常精干的人,而且初出茅庐,充满了自信。
  乔副厂长也看出了小伙子有点狂,为了打击他一下,乔副厂长先让刘向东的侄子用英文介绍下自己。
  小伙子一下子就傻了,他是学机械的,英语写写、看看没问题,开口说就有问题了。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和他一样,学的是哑巴英语。
  没办法,小伙子只能结结巴巴地说了一段。面试三人组中只有丁中华懂英语,但其实丁中华学的也是哑巴英语,他也不敢开口用英语面试。
  小伙子说完之后,紧张地看着面试官。三个面试官都面无表情。
  乔副厂长的目的就是让小伙子出丑,打压他一下。
  吕科长对这次面试的内幕多少知道一点,因此抱定置身事外的态度。
  在新任的直接领导乔副厂长面前,丁中华还是有点紧张,因此也不愿意出头。
  乔副厂长继续问道:“如果让你做出口销售,你如何做?”
  小伙子更加紧张了,他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望着面试官期盼的眼神,小伙子只得鼓起勇气说了一段,事后他也不知道自己说了些啥。
  讲完之后,乔副厂长笑了笑,说:“可以了,面试结束了,你出去吧!我们会通知你结果的。”
  小伙子像一个斗败的公鸡出了会议室,叔叔给他辅导的公司历史和产品知识一点都没有涉及。
  小赵是丁中华面试的。
  面试的过程很简单。丁中华让他先做了个自我介绍,再问了下大学学习的情况。小伙子准备得很充分,侃侃而谈。从资料上看,小赵总体情况还不错,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是大学是学生会干部,获奖证书也有好几个。
  乔副厂长和吕科长也没多问啥。
  其他几个大学生的面试过程也都很简单,基本上都是十几分钟一个。
  面试结束后,丁中华抢先总结道:“我们这次招人,专业固然重要,但又红又专更加重要。因为我们做的是外贸生意,若是抵制不住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违反了外事纪律,党和国家就要遭受损失。”
  说完这段话,丁中华猛然想起自己的入党问题拖到现在还没有解决,也不属于“又红又专”的人,不禁出了身冷汗。
  “小丁说得有道理,”乔副厂长补充道,“我们是家国营大厂,选人一定要根红,这才能苗正。现在改革开发,资本主义的污秽也在不断侵蚀我们,这次我们一定要选择一个有觉悟的年轻人担任这个岗位。”
  “我们人事一定要把好选人这道关,不能因为人的问题造成出口环节出岔子,掉链子。”人事吕科长急忙附和道。
  于是招聘结果很快就定了。大学生小赵被录取了。他是应聘者中唯一一个学生干部。
  乔副厂长很满意。
  事后,丁中华给刘向东解释道,这个结果是招聘小组决定的,乔副厂长认为他侄子做事没有思路,英语也不行,他丁中华帮着说了许多话,但他一个人起不了啥作用。
  刘向东虽然不高兴,但也说不出啥。他知道在招聘小组中,丁中华的地位最低,是最没有话语权的。
  刘向东不知道的是,他送给丁中华的烟酒此时已经都在乔副厂长家里了。
  “一定要发挥组织的强大力量,这样个人就可以躲在后面了。”丁中华事后总结道。
  丁中华还有一点体会,就是可以通过改变游戏的规则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做到“貌似的公正”。
  孟子在几千年前就说了,“有劳心者,有劳力者;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此语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原文是:“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 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长期以来,孟子的观点一直受到批判,但在某些程度上讲,孟子也说出了实话,社会总是呈金字塔结构。
  那些金字塔上的人,就是现在所谓的“精英”。
  “精英”可以通过修订游戏的规则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Chapter 4 外贸(1)
由于进出口公司的两个老法师的加入,红光机械厂的外贸业务很快就运转了起来。半年下来,颇有声色。丁中华的入党问题也终于解决了。工厂领导班子对丁中华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都有口皆碑。群众评议的人选也是精心挑选的,大家对领导的意思都心领神会,只是提些不痛不痒的意见。丁中华心中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地了。
  外贸科的管理,丁中华也是游刃有余。由于把握了招聘原则,部门的人员结构非常合理,丁中华只要做好平衡工作就可以了。
  多年后,丁中华总结国企和外企管理的区别道:“在国企,你打领导一记耳光也不会被开除;在外企,你瞪领导一眼,都有可能被开除。”
  在国企,即使是领导,手中的人事权也是有限的。既然如此,丁中华乐得做好人。两个“老法师”是做业务的,要处理好关系;小马、小赵是乔副厂长的人,更碰不得。“平衡,一定要平衡好关系”,丁中华一直告诫自己。
  在这期间,丁中华领会了“捣糨糊”的窍门。
  “捣糨糊”的极致,就是“上面无泡沫,下面不黏底,中间不结块”。当时,丁中华大概已经到了“捣糨糊”六七段的水平。部门内部有啥矛盾了,丁中华“和稀泥”的水平一流;有时候他想向乔副厂长传达某个意思,但又不敢直言,他就故意说给小马听。他知道小马是乔副厂长放在他部门的“窃听器”。“捣糨糊”包含了深沉的海派文化的意味,甚至可以说是中庸之道的光辉延续。
  丁中华的“捣糨糊”之术,在讲究平衡的国企是大有前途的。在推崇职业经理人具有信托责任的外企,由于约束机制的缺失,丁中华的“捣糨糊”之术,只是停留在对付上级领导的运用层次。对其下级,丁中华已经没有必要抑制自己的情绪,可以无所顾忌地“真情流露”。这是后话。
  负责公司美国业务的代理商乔治就要访问中国并拜访红光机械厂了,洽谈将代理业务扩展到整个美洲大陆的事宜。
  丁中华负责这次的整个商务洽谈。半年下来,外贸的流程他基本都熟悉了,业务的一些术语他也知悉了大概,再加上其生性会忽悠,也就是说会“捣糨糊”,做成50% 的事情他可以说成实现了100%。
  “领导总是喜欢听好话的。”丁中华总结道。
  多年后在外企,他还有句对付领导的口头禅,“I have a goodnews”( 我有个好消息),这是后话,按下不表。
  秉着高调做事的原则,此时丁中华在总公司都是个人物了,很多人都知道红光机械厂有一个丁中华,给公司带来了大笔外销订单。连总公司完成年度创汇指标的重任,红光机械厂也挑了大半。
  当然不和谐的声音也是有一点的。车间抱怨丁中华为了订单,答应外方不合理的交货条件和质量条款,造成车间制造能力有问题,经常加班和返工。这时原厂长王有光已经退休了,乔副厂长那个“副”字也去掉了,成了乔厂长。乔厂长发话了,丁中华在为国家赚宝贵的外汇。有了领导的支持,从此车间再也不敢对丁中华的外贸业务发声音了。
  丁中华在厂里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了。
  乔治是个典型的美国人,长得人高马大的。经过半年的业务上的沟通,他和丁中华已经谙熟了。
  所以一见面乔治就握住丁中华的手,热情地说:“Hello; ,nice to meet you。”( 你好,丁中华先生,见到你非常高兴)
  丁中华也热情地和他问好。
  双方寒暄了几句后,乔治嫌丁中华的中文名发音拗口,问了句:“Doyou have an English name?”( 你有英语名字吗? )
  “有有有,”丁中华应和道,脑子在飞快地转,想起了前一天晚上看的一部录像《Johnny got his gun》(约翰尼拿起了他的枪)。
  “我的名字叫约翰(John)。”匆忙间,他将约翰尼Johnny 错当成了约翰John。
  “Perfect; so I could call you John。” ( 好,以后我可以叫你约翰了)
  “对。”丁中华答道。
  这就是丁约翰名字的由来。因为丁中华以后将走上一条洋买办之路,丁约翰这个名称将更合适些。
  乔治的美洲代理权洽谈得很顺利,因为乔治在美国是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经销商,将出口覆盖到整个美洲也符合红光机械厂的战略目标。

Chapter 4 外贸(2)
见本次来的第一个目的达到了,乔治抛出了第二项议程,就是红光机械厂为乔治OEM 生产产品。
  OEM 生产?丁约翰大吃一惊。他的名字虽然改成了洋名,但心还是国产心,OEM 这三个字母拆开他都认识,放在一起他就不认识了。
  乔治也料到丁约翰不了解,就慢慢给他解释: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的基本含义是定牌生产合作,俗称“贴牌”。就是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和销售“渠道”,而生产能力有限,甚至连生产线、厂房都没有,为了增加产量和销量,为了降低上新生产线的风险,甚至为了赢得市场时间,通过合同订购的方式委托其他同类产品厂家生产,然后低价买断所订产品,并直接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这种委托他人生产的合作方式即为OEM,承接加工任务的制造商就被称为OEM 厂商,其生产的产品就是OEM 产品。
  这么一解释,丁约翰就懂了。就如同红光机械厂将一部分产品交给联营厂去生产,再贴上“红光”的牌子去卖。
  乔治是一个渠道商,其手上有一个自有品牌,他的策略是让红光替他们OEM 生产渠道商品牌,散件进口到美国,他自己组装并包装,定位中、高端;红光的自有品牌产品做低端。这样,他进可攻,退可守。在美洲市场可以游刃有余。
  这种事,丁约翰当然做不了主,他去请示了乔厂长。
  乔厂长详细地问了下,了解了原委后,最后拍板说:“这种事情,我们不做,乔治会去找我们的竞争对手去做,这样订单就要丢失了。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