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同意他们的意见,可是法方经理裴诺德却冷冷地看着他们。直到反对投资的人把话都说完了,裴诺德才开始说话:“一些尊敬的先生们对北京饭店的扩建计划讲了许多反对的理由,尤其是中国政局不稳,这是投资者们最为担心的问题。当然,各位说得很对!而且我还要补充一点,据权威人士说,中国的政局在可以预见到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没有稳定的希望。”
这时,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脸上露出了得意的表情。没想到,裴诺德忽然话锋一转说,“可惜这些先生们只具有常人的见解,他们想到的问题是任何人都可以想到的。而只具有常人见解的人,是不可能赚来高额利润的。只有那些具有远大的眼光,非凡的魄力,富于想象力的人物,才可能赚取一般人赚不到的钱。因此,鼠目寸光的人不能理解他们,循规蹈矩的人不能接受他们,亦步亦趋,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反对他们。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成功的人只是少数的原因。而我们扩建北京饭店的决策,就是由这样富于想象力,有远大眼光和非凡魄力的人做出的,因此,它是为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天才决策。”
参加会议的人们被震动了。那些反对这项投资计划的人喊着:“要用事实说话,投资不是作诗,光靠美丽的辞藻是没有用的!”
“不要摆企业家的派头,更不要吹牛,就连拿破仑也有吃败仗的时候!”
裴诺德成竹在胸,摇摇手中的财务报告说:“是的,我是使用了一些美妙的辞藻,这是因为我们当初的投资已经得到了更美妙的回报。请看,这就是目前北京饭店的利润情况——用48套房间,每天赚2400块银元!”
这一下会场上真正轰动了。
“这,这个数字是真实的吗?”有人惊愕了。
“难道是创造奇迹了?”有人将信将疑。
裴诺德知道,即使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者也是夸张地谈论过去,小心地审视未来。于是他推开窗子,对与会者说:“先生们,如果有谁还对扩建北京饭店存有疑虑。那就请看这条王府井大街吧,它虽然现在还不算繁华,但是它已经有了东安市场和一些商店、洋行,在不久的将来,它一定会成为北京最繁华的商业地区。”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乱世中的“诺亚方舟”(2)
接着,赞成对北京饭店扩大投资的人又纷纷补充起投资的理由来。有人说,北京饭店西邻紫禁城、太庙,北靠景山、北海,南望前门、天坛,现在欧洲正在兴起旅游热,这些地方都是游客们最喜欢的景点。有这样的条件,还怕不能盈利吗?
有人说,北京饭店离前门火车站只有三里路。每天客来客往不断,还怕没有客源吗?
裴诺德补充说:“至于说到中国的政局,各位请放心,正因为中国的政局动荡不安,才是我们赚钱的良机。因为不管谁统治中国,都离不了我们西方国家的支持。他们都不敢得罪我们——也就是他们所说的‘洋人’。因此,我们的饭店是绝对安全的。正因为这样,每一次政局动荡的时候,都会有许多人到我们的饭店来避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饭店就是一条真正的诺亚方舟。因此,如果我们的北京饭店仅仅用那48套房间来接待客人,就好像到了堆满金块的山上,却只满足于捡回一颗砂粒。不,我们应当把整个金山都搬回来!”
他的豪言博得一片掌声,尤其是那些持反对意见的董事们看了那无懈可击的财务报告后,终于改变了态度。毕竟世界上所有的投资者只服膺一个权威,这就是利润。会议终于决定,进一步扩大招股,对北京饭店投资,再建一座新楼,让一所最现代化的饭店矗立在北京的中心地带,矗立在王府井大街与东长安街的交接处。
随后,1917年3月13日的《北京日报》刊登了中法实业银行的扩大招股广告:
“本行系股份有限公司,股本4500万法郎。*政府认购股本三分之一,即1500万法郎。银行章程业经*政府于1913年批准、立案。总行:法国巴黎圣风扎街74号,分行:北京、上海……”
招股广告刊出后,认购的人不少,中法实业银行的股本进一步增加了,扩建北京饭店的工程正式启动。不过,在董事局会议上不同意这项投资的人,仍然在等着看笑话,因为他们知道,中国正如暴风雨中的航船,飘摇不定,什么事都可能出。
1917年7月的一天,进出北京饭店的客人不多,忽然,不远的地方传来几声“砰,砰”的声音。开始,人们还以为有人在放鞭炮。可是接着就看见街上有一队队的士兵跑步而过,接着又传来一阵更密集的“砰、砰”声,人们这才明白,那不是节日的鞭炮声,而是枪声!
枪声惊动了住客,他们有的打开房门不知所措地东张西望,有的一边穿衣服一边慌慌张张地从房间里跑出来问:“出什么事了?”
街面上更加混乱了,有人从外面匆匆忙忙地跑回饭店,慌里慌张地喊着:“坏了,打仗了!打仗了!”
饭店里的员工们,心一下悬了起来。庚子年,八国联国入侵时的景象,大家至今记忆犹存。水灾、火灾,莫过于兵灾,别说败兵、乱军谁也管不了,就是有几个散兵游勇捣乱,饭店也难以招架。
这时,已经下班的员工也赶来了,饭店遇到突发事件,他们必须各司其职,这饭店的规定。也有的人是来打听消息,他们既为饭店担忧,也为自己的生计操心。
原来,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在一片唾骂声中,做了83天皇帝梦,就灰溜溜地下台了,不久郁郁而死。接着总统黎元洪和总理段祺瑞又闹了起来,“总统”和“总理”谁也不服谁,由暗斗转为明争,史称“府院之争”。军阀张勋借机拥兵进入北京,推翻了总统黎元洪,将躲在故宫里的溥仪推上皇帝的宝座,演出了一场“复辟大清朝”的丑剧。这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行为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就连北洋军阀都认为有机可乘,纷纷举起“讨逆”的旗帜。段祺瑞更是积极,他在天津马场誓师后,组织“讨逆军”从天津和保定进攻北京,张勋的士兵都拖着根辫子,以表示忠于“大清朝”。辫子兵凭着这条辫子,可以买东西不给钱,坐火车不买票,横行霸道无所顾忌。可是这样的军队怎么能打仗呢?这样,段祺瑞的军队就一直打到了北京。这时在北京饭店听到的,正是讨逆军和张勋的辫子兵在紫禁城东门对峙时,互相射击时的枪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乱世中的“诺亚方舟”(3)
枪声还没有落,又有许多人往北京饭店跑,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有些人还穿着长袍马褂,拖着辫子。他们争先恐后地往门内挤,门卫想拦住问个究竟也不可能。因为都是在慌乱之中出逃的,所以他们个个衣冠不整,人人神色慌张。这些人拥到柜台前订房,订不到房的就乱吵乱叫,有的女宾甚至嚎啕大哭了起来。
这时,总经理麦义赶来了,他是1916年接替拉费勒担任此职的。他神情自若,从容不迫,嘴里还叼着一支老大的雪茄烟,朝那些客人挥挥手说:“先生们、女士们,也许你们都知道,进了北京饭店的门,就意味着安全。因为根据有关条约,中国的军人、警察、侦缉队都不准许进入我们这所外国人办的饭店。这一点正是我们无可比拟的优势。”他喷了一口烟,停顿了一会儿说,“可是我们的饭店再大,也容纳不了这么多想避难的客人。对那些定不到房间的客人,我们非常同情,因此,我建议您租一段走廊。”
客人们嚷了起来:“租走廊,怎么租啊?”
经理笑眯眯地说:“聪明的先生们,你们可以在这段走廊上摆一张床,或是铺一张席子。当然,我无权强留你们,你们完全可以找其他安全的地方,但是现在外面很乱。任何外国人和有身份的中国人遇上了溃逃的士兵都很危险。”
经理这番话果然有效,那些没有订到房间的人,大都租了一段走廊。他们有的在走廊里加了床,有的在走廊里铺了席子,在这动荡不宁的时候,能求得个安全之所,已是十分满足了,至于其他,什么大人物的身份,价格的高昂,全都不顾了。
看到客人们只为租一段走廊,甚至只为一席之地就争先恐后地出高价,麦义的脸上掠过一丝淡淡的,不易被察觉的微笑。
新来的几位员工看着这一切,觉得很奇怪,他们问邵宝元:“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越乱,饭店越赚钱?”
邵宝元说:“你们没有听麦义说吗?这是外国人开的大饭店,中国的军人、警察、侦探,都不准进来。这是和中国政府和洋人在条约里规定的。”
“一段走廊,租金就那么高,这是不是有点儿……”
麦义正好走到他们后边,大家的议论他都听到了,发了笔意外之财的总经理心情舒畅,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呵呵地说:“要知道,安全也是需要钱来购买的。普通人养看家狗、富人建高墙深院大铁门,皇帝和总统有成千上万精锐的禁卫军、侍卫队,不都是用钱买的吗?我们既然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证,就应当收取相应的报酬。何况到我们这里来的人都有钱,不需要我们发慈悲之心。”
忽然,走廊的一角传来一阵哭叫声,原来有个拖长辫子的客人正跪在地上哭叫着:“皇上啊,大清朝可不能完啊!”
可是他的老婆却立在一边,横眉怒目地喊叫着:“都什么时候了,你还要留辫子,不要脑袋了啊!”
说着,不管三七二十一,伸出手就去揪那男人的辫子,那位遗老用两手护住辫根,嚎叫了起来,可是女人揪住辫子狠命一拉,竟把那条长长的辫子齐刷刷地从根上揪了下来……
旁观者的心里都一惊,这女人也真心狠手毒,那么粗一条辫子,竟从根上揪下来了,那男人还不得疼死?想到这儿,他们觉着自己的头皮都在发炸……
正在这时,那个女人把手里的辫子一扔,说了声:“这遭罪的东西,给我滚得远远的吧!”
这条辫子正好甩在邵宝元他们身旁,大家开始吃了一惊,可是再定睛一看,忍不住又笑了,原来那竟是一条用马尾巴做的假辫子。
事过之后,北京的许多报纸都报道说,张勋复辟时,那些清朝的遗老遗少兴高采烈,为了表示孝忠清朝,他们纷纷穿起了清朝的官服,一时间估衣铺里的清朝官服被抢购一空,后来就连戏装和寿衣都被抢光了。衣服还好办一些,辫子却不是立刻就能长出来的,于是他们只好装上用马尾巴做的假辫子,真可谓丑态百出。
张勋复辟的闹剧只上演了12天就告失败。张勋躲进了荷兰使馆,辫子兵们为了逃命,纷纷把辫子剪掉,胡乱一扔,换上抢来的便衣跑了,当时北京许多地方都能捡到剪下的真辫子和遗老遗少们扔下的假辫子,以及朝服、戏装、寿衣等物。
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动荡年月里,经过一场又一场风波,北京饭店保险、安全的名声远播。于是更被那些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军界中的乱世枭雄以及破产的前任“巨商富贾”看作是做寓公的良所,避风浪的港湾,因此一旦有事,不惜重金也要入住。
1919年,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五四运动,风起云涌席卷了中华大地,科学和*的口号深入人心。一队队大、中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火烧赵家楼的火光,吓得一批批达官显贵和“洋人”又跑进了北京饭店躲藏,虽然这次北京饭店仍然为他们提供了安全的避风港,他们也常常连连拍着心口,余悸未平地说:“幸亏有北京饭店,幸亏有北京饭店……”
自然,北京饭店的利润又增长了一大截。
经过这样一场场风波,坚持要投资扩建北京饭店的裴诺德也被看成是一个超凡的“能人”,更加受到信任,中法实业银行董事局的成员们被他身上的光芒照花了眼,谁都没有看出他的肚子里藏着另一把算盘。
大将军光临,小门僮挡驾(1)
大将军光临,小门僮挡驾。虽是个案,却有深意。
其实,员工素质的高低与否,关键取决于饭店最高管理层能否进行严格而正确的管理。北京饭店的老职工都知道一个“上将军骑驴、小门僮挡驾”的故事。
1924年10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军队将领冯玉祥发动了一场“静悄悄”的北京政变,没有枪声、没有流血,就推翻了“贿选总统”曹锟,将溥仪从故宫逐出。这是一件大好事,得到了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的支持。
在“北京政变”期间,北京饭店却出了件趣事。这天,北京饭店门前车马不多,客人也不多。一位员工一边清扫着门厅,一边悄悄和新来的门僮说着话。
“您初来乍到,可得留点神。让不该进的人进来,或是把该进的人挡在外面了,您的麻烦就大了。”
“放心吧,饭店的规矩我都记住了:穿军装的不让进,衣冠不华美者不准进……”
“可有的人从外表就看不出他是干什么的。您听说过吗?冯大帅前些时候就在咱们北京饭店住过。”
“听说过,可那会儿我还没来呢。”
“冯大帅就和别的大官不一样。他出身贫寒,也没怎么念过书。从一个小兵卒子干起,一步步干到国民军总司令,实在是不容易。他的国民军军纪不错,比吴佩孚、段祺瑞的军队强多了。”
门僮对冯玉祥也很佩服:“他把曹锟赶跑了,又把退位的宣统皇上赶出了故宫。干得痛快,是条好汉!”
“可是这人的穿着打扮,根本就不像个大官,您要是见了他,准保看不出他是国民军总司令。”
门僮乐了:“我再眼拙,也不至于把他看成是庄稼汉吧。”
打扫门厅的员工转到别的地方去打扫卫生去了。此时,进出饭店的客人不多,门僮就看着街景解闷。他看见,远远地,有人骑着一头驴,慢慢悠悠地走来;不远处还有一队士兵,排着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行进。门僮一点没有感到有什么异常。
不想,那个骑驴的越走越近,最后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