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王道:从奥康奇迹悟世界一流商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商海王道:从奥康奇迹悟世界一流商道-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当时很生气,因为为了照顾那个亲戚,他每只鞋盒给的价钱比别人高了一毛多钱,可亲戚居然还做出了这样的鞋盒。
  于是他赶紧将那个亲戚找来,都顾不上责备,先拎着那只鞋盒给他看,问他手里还有没有这样的鞋盒。
  亲戚一开始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说仓库里还有一批剩下的鞋盒,等用完了,再换一家印刷厂做质量好的鞋盒。
  可是王振滔坚决不同意,说剩下的那些鞋盒一个都不许再用,必须全部重做。
  这也意味着亲戚一下子要损失二三万元钱。
  亲戚一下子急了,开始时怎么也不答应,但他见王振滔毫不松口,于是马上回去搬来了“救兵”:让自己的父母来说情。
  亲戚的父母对王振滔说:
  “你要知道,十个指头有长有短,鞋盒也有好有坏。这次要是重新做,就会损失两三万元,这些钱也不是那么容量赚的。这次不好,下次注意也就是了。”
  可王振滔却不这么认为,他说:
  “如果这次我姑息了他,那么下次他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次两三万的损失,哪怕由我出都行,但一定要给他个教训。”
  亲戚一看跟他说不通,非常生气,觉得他一点面子也不给,于是就跑到他母亲那里,大吵大闹了一通。
  母亲觉得为这点小事影响亲人之间的感情划不来,于是就找到他,劝他不要这么认真,能过去就过去算了。
  尽管母亲苦口婆心地讲了一番道理,可他一句也没有听进去,还是坚持自己的做法。
  这件事发生以后,开始时亲戚一家有些意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也就理解了他的做法。
  还有一次,王振滔的一个亲戚,在外省当分公司经理,可是却管不好自己,经常在外面喝酒闹事,不务正业。
  王振滔知道了,经过再三考虑,还是下决心撤销了那个亲戚的职务。
  奥康遇到的这些问题,很多家族企业也曾遇到过。
  当亲情与公司的目标相冲突的时候,很多企业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甚至由于一时心软或碍于情面,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公司目标面前,必须学会大义灭亲(2)
但我们认为,该狠心的时候必须狠心。
  这并非是无情,而恰恰是有情。
  当企业脱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最终不得不负债经营甚至倒闭,那么家族成员的利益又从哪里来,如何获得保证?这其实就是“皮之不存,毛岂附焉”的道理。
  如果家族企业培养的只是一批缺乏责任感、没有上进心、只顾眼前利益的家族成员,那么别说打造企业的竞争力,连最基本的为个人成长负责都无从谈起。
  正因为明白这样的道理,才让奥康打破了小家族,逐渐走上了正轨。
  其实不只是奥康,对于这种亲情与公司目标相冲突的问题,很多一流企业家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台湾塑胶集团董事长王永庆说:
  “起用刚由学校毕业的少爷当经理或总经理,父子天性之爱,这是一回事;企业的经营是追求工作合理化,追求高效率,每一点每个角落都要有适当的人选,即是适人适所。提拔儿子,抹煞人才,公司前途完蛋,最后宝贝儿子也被耽误了。”
  香港中信集团总经理荣智健则说:
  “假如我不是荣毅仁的儿子,我今天不可能做香港中信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但假如我仅仅是荣毅仁的儿子,而自己没有能力来经营,香港中信也不会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规模。”
  香港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曾宪梓说:
  “为后代留下本事,让他们能有一番作为。我认为钱在没有饭吃的时候很重要,一旦丰衣足食后,钱多了,只为后代带来财产纠纷。如果孩子们比我更有本事,他就不需要我的财产;如果孩子不如我,那你给他再多的钱也让他花光了。”
  ……
  如今,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意识到了家族式管理带来的一些弊病,并逐渐有意识地将公司目标摆在了比亲情更高的位置上。
  浙江著名的民营企业金义集团,总裁陈金义曾经有30多个直系亲属,这些人半数以上担任了包括副总裁在内的中层以上领导职务。
  多年的实践使陈金义感到家族化管理弊端太多,终于,他决心向家族制开刀:
  他的亲属或辞退、或退休、或离职学习,其中,大哥退职,二哥退休,三哥连降三级,妻子退居二线,尤为彻底的是,他自己也辞去总经理之职,只任董事长,而聘请一位年轻的外来族担任总经理。
  这种模式和福特模式有相同之处 ,即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委托代理制,但也有其不同之处,即把不具备领导管理能力的亲属全部撤换下来,这一点更具有中国人“大义灭亲”的特色。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要经营好一个家族企业,应该注重以下3点:
  (1)强化企业目标优先原则。凡是与企业目标有冲突的人事,无论亲疏远近,一律服从企业目标。
  (2)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
  (3)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家族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一路健康、稳步地发展。
  

可以给他钱,但不可以给他岗位(1)
本书作者之一吴甘霖,在他的《要学就学德鲁克》一书里,曾提到了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一个观点:
  “对一个懒惰的侄子,给他钱但不要他工作,这比让他在企业里占个位置要便宜得多。”
  对这句话,王振滔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
  “宁愿损失金钱,也不要损失时间。因为时间比金钱更重要。”
  他曾经有一个亲戚,在公司担任一个部门经理。这位亲戚很年轻,可谓一表人才。
  但他是一个技术型的人才,让他去做技术上的活,他可以做得很好。可让他当管理者,却全不是那么回事。他做了很久,也很努力,但这个部门一点也不见有起色,反而有下滑的趋势。
  怎么办呢?
  于是他找到这个亲戚,语重心长地跟他谈了一次话:
  “我知道你很努力,但这个位置确实不适合你。你看这样好不好,为了公司的发展,你把位子让出来,我还给你部门经理的待遇,股份该是你的还是你的,分红、奖金也跟以前一样,一分钱不少。”
  那位亲戚想了想,觉得自己的能力确实不行,既然物质方面没有什么损失,他也就点头同意了。
  有了这次的成功经验,王振滔就对那些在一些重要岗位上、但能力却达不到岗位要求的亲戚都采取了同样的方法,也就是“留薪不留岗”,拿了高薪水,却不要管那份事情。
  就这样,亲戚们管的事情越来越少,但企业的效益却越变越大。
  其实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是非常人性化的。破除家族企业不能一刀切,说不用就不用了,这多少有点过河拆桥的意思。
  毕竟在企业的发展初期,亲戚们为公司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只不过到了后来,公司发展了,个人却没有发展。
  那么一味地把亲戚排除在公司之外,显然是不合情理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就采取了给钱不给权的形式。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控股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
  这样一来,既不亏待那些和自己共患难的亲人,也不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其实这样的办法,很多民营企业家都曾采用过。同样是民营企业家的正泰集团的创始人南存辉就认为:
  “家族成员控制的企业并不一定就是家族制企业,同时,不是家族成员控制的企业也可能是家族式管理的企业。”
  在几年前,###任总书记的时候,曾经到正泰集团去视察,他问南存辉:
  “你打算将来让你的儿子接你的班吗?”
  南存辉说:
  “不一定。”
  “为什么?”
  “我们是一个股份制的企业,在股份制企业中,不是股东做总经理的不少。我们奉行的是能者上、平者让的原则,不一定是自己的儿子接班。”
  ###听了以后频频点头微笑。
  这就是南存辉在接班人问题上的看法。
  我们都听说过各种类型的基金,但谁听说过“败家子基金”?这是南存辉别具一格的做法。
  在一次浙江民营企业CEO圆桌会议上,当谈到关于接班人这个话题时,南存辉破天荒地提出了设立“败家子基金”,并请专家管理。
  这奇怪的基金是做什么用的呢?南存辉解释说,他鼓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子女自己到外面打拼,如果有真实才干,可以到正泰集团工作。但若是败家子,就要由基金来养他们了。
  无论是奥康的“留薪不留岗”,还是正泰的“败家子基金”,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家族企业要想获得健康的发展,必须打破亲情、血缘的观念,树立一个原则:每一个岗位,都只给最合适的人。
  但对于很多家族企业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此而导致惨败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美国王安电脑的创始人王安,从白手起家,最终成为了全世界文字处理系统最大的供应商。然而,自从他任命36岁的儿子王列为公司的总裁后,所有的辉煌很快就成为了历史。在1年之中,王列让公司亏损了4.24亿美元,并使公司的股票3年中下跌了90%。在1989年后的4年内共亏损16亿多美元,最终不得申请破产。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可以给他钱,但不可以给他岗位(2)
这就是将岗位给予不合适的人带来的悲剧。
  人才的引进,是每一个家族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而通过对奥康的分析,我们认为,这一问题,越早面对,越早解决,对企业的发展越有利。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只要遵循组织目标,家族成员也可以脱胎换骨(1)
在一个窗明几净的大堂里,站着几个管理者模样的人,他们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而最引人注目的,并不是这些人,而是一溜摆在桌子上的皮鞋。
  在大堂的中央,摆着一张长形的桌子,桌子上面铺着干净、雪白的桌布,上面整齐的摆着一排皮鞋。
  如果我们把镜头拉近,聚焦到一双双皮鞋上,就会发现,皮鞋上面全部都没有厂家和商标。
  看到这里,你可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三无”产品的打假会,这其实是奥康集团在检验合作厂商送来的皮鞋样品。
  奥康每年都要生产大量的皮鞋,其中大部分是自己做的,还有一些是下订单、包给别的厂家做的。
  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取得和奥康合作的机会,一些厂家就会把自己生产的皮鞋样品送来,让奥康检验。而此时此刻,奥康的负责人正在仔细地检验每一家厂子生产的皮鞋,以从中找到最好的厂家合作。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通过严格的检验之后,最终奥康的负责人面带微笑地拿起了其中的一双鞋子,宣布愿意与这双鞋子的生产厂家合作。
  这时,坐在下面等结果的人中,高高地蹦起了一个人,脸上兴奋的神情溢于言表,他忍不住高兴地说:
  “太好了!我就知道,就算不凭亲戚关系,我也一样可以成功!”
  这个人正是本书作者之一王振滔的一个亲戚。
  看到这里,你也许已经猜出来了,为什么所有的皮鞋上面都没有厂家和商标。对,就是要公平竞争!
  奥康规定,所有参与竞争的厂家都要撕去鞋子上的商标,这样摆在一起,事先就不知道是谁生产的,就不存在情感的偏颇,非常公平、公正。
  自从破除家族企业以后,奥康规定,凡是牵涉到业务事情,不管是谁,一律公平竞争。有能力就上,没能力就下。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避免了没有能力的亲属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形成阻碍;第二,对于确实有真才实干的亲属,通过公平竞争来选用。举贤不避亲,才能广纳人才。
  一直到现在,和奥康合作的还有的几个亲戚,都做得非常出色。
  这表明,只要一切以组织目标为重,任何一个家族成员,都可以脱胎换骨。这其中,王振滔的弟弟王振权可谓是最直接的见证人。
  从15岁开始,王振权就跟哥哥一起打天下,当时,他的年纪很小,在别人眼里还是个孩子,可他却特别能吃苦。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日子过得特别艰难,生产、销售、进原材料,多很多的活都得自己做。
  他每天都要蹬着自行车到温州去进皮料,有时候一趟得进200、300斤,堆在自行车后面就像小山一样,从后面看根本就看不到人。
  哪怕是在最艰苦的环境中,他也从没有叫过苦,叫过累。
  由于很小就辍学,王振权没有读过什么书。可是他平时很爱学习、也喜欢琢磨,一心都在想怎么让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
  有一件事,让他至今回忆起来都很自豪。
  那是1997年的时候,那一年,整个温州的市场都很不景气,很多商店都关门,制鞋企业也纷纷倒闭。
  在这种情况下,奥康也面临着很大的危机和考验。
  对此,王振权的心里也非常着急,一直在想,怎样才能生产出与众不同、新颖的产品,打开销路,帮公司度过难关。
  于是他就天天跑到街上,盯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看,而且不看别的,只看别人脚上穿的鞋子。
  终于有一天,他发现一位先生脚上穿的鞋子非常好看,款式新颖,在市场上没有见过。于是他就跟在那个先生后面,仔细观察那双皮鞋,就这样一直跟了好几条街,直到把皮鞋的样式、颜色都深深地记在脑子里,这才罢休。
  他赶紧回家,找来工人,连夜加工,把这款皮鞋设计了出来。
  这款名叫“西力士”系列的鞋子,一个有5个款式,都非常漂亮,不仅款式新颖,而且含有很高的工艺,采用的是聚氨酯的底,因此非常轻便,一双鞋加起来才几两重。
  

只要遵循组织目标,家族成员也可以脱胎换骨(2)
结果这一系列鞋子,一上市就销售得非常火爆。当年卖了200万双,销售额将近2个亿。这在当时低糜的市场环境中,简直是别人难以想象的。
  2003年的时候,王振权被升为副总裁,开始由以前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