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国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窃国贼- 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唯独烧毁栈道与朝廷隔绝联系的益州牧刘焉音讯全无。
  这位曾官至宗正的皇室宗亲似乎已经打定主意偏安一隅,数年来,他对朝廷的死活和中原的纷争,一律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龟缩在成都,优哉游哉地当他的土皇帝。
  十月二十日,青州水军三百多艘大小船只,运送大批军民和物资,浩浩荡荡逆流而上前往洛阳,延绵十余里的庞大声势再次震惊了黄河两岸。
  接到急报的曹操再也坐不住了,实在搞不清刘存打的什么主意?只能紧急派出传令官,召集心腹文武赶回州府所在地昌邑,对刘存的大规模行动再次展开讨论。(未完待续。。)


第一七四章 四方来投(上)(第二更)

  曹操的心情非常复杂,可是无论是荀彧、戏志才还是郭嘉,都看不懂刘存放着冀州不管反而跑去洛阳劳民伤财的举动。
  之前刘存谋取渤海郡和泰山郡后,谁都以为这是刘存扩张势力的前奏,包括荀彧在内的谋士们曾明确预言,刘存下一个要占领的目标,必定是冀州无疑。
  可如今,身为冀州牧的刘存却对袁绍占据大半个冀州不闻不问,反而以车骑将军之名义,号召天下诸侯齐心协力,重建被遗弃的废都洛阳,而且率先将宝贵的巨额金钱和人力物力,耗费在故都的修复上面,不但打破了荀彧等人的预言,也让荀彧等人大呼“看不懂”。
  军师戏志才的推断非常具有代表性:“废都洛阳已成死地,刘子鉴此去能够得到的,只能是以洛阳为中心方圆三百里的一片废墟。”
  “其北面一河之隔,由西向东分别是张扬占据的河东郡、袁绍占据的河内郡;洛阳西面自渑池开始,是昔日董卓麾下大将杨奉占据的大半个弘农郡;南面张济占据了南阳和武关,不但堵死洛阳的南下之路,而且随时可以北上攻击洛阳;东面的虎牢以东地区,则是见利忘义如同猛虎般难以控制的吕布大军!”
  “这四方五路人马,只要其中有任何一路不安分,都会让耗费巨资修葺洛阳的刘子鉴寝食难安!”
  “其次,刘子鉴已将青州牧职务,让给了同为汉室宗亲的刘晔。他除了顶着个冀州牧的虚衔之外。就剩下长安朝廷加封的车骑将军了。如今他顶着车骑将军的名义,派遣近万军队和数万民夫开赴洛阳修葺废都,怎么看都是效忠皇帝和朝廷的义举,也确实符合刘子鉴素来的作风!”
  “长安经过数次争夺权柄的激烈交战,人口成倍锐减,粮食极度匮乏,刘子鉴若能修复洛阳,恢复周边三郡的土地耕作。无论是对皇帝和朝臣,还是对李傕一党,乃至对大汉天下,都是个巨大助益。”
  “可是,这一切对刘子鉴自身而言,除了昭彰贤德与忠心之外,似乎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唯一值得期待的,只有伺机而动,出兵长安救出天子。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是以目前的情况看,刘子鉴要做到这事可是千难万难啊!”
  曹操深以为然。他反复斟酌,再三权衡,做了最坏的设想,还是看不出刘存此举有何深远用意,最后只能接受戏志才和郭嘉的分析:
  形同鬼蜮的废都洛阳,已陷入各路诸侯的包围之中,不可能成为刘存逐鹿天下的大本营,不管青州水军如何强大,没有陆路步骑大军的支持与协同,刘存无法与隔着冀、兖二州的青州相互呼应,除非刘存真敢与冀州或者兖州开战。
  但这种可能性不大。
  若是刘存真想并吞冀、兖二州,早该在冀、兖二州尚未被袁绍和曹操收复之前动手,根本不需要舍近求远,将自己陷入四面包围中的废都洛阳作茧自缚,还要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去为日暮西山的大汉王朝卖命!
  曹操和麾下文武得出的最后结论是:
  刘子鉴此举确实是忠于大汉皇帝、忠于大汉朝廷的义举,哪怕暗藏野心,也是将来的事情,至少三五年之内,冀州和兖州都不需要为此担忧!
  由于袁术征战豫州的战事进展神速,十一月下旬第一场大雪落下之前便拿下整个豫州,还招降了盘踞豫西和豫南的五路黄巾军,麾下兵力猛增至十五万之巨。
  曹操和麾下文武深感震惊,再也没有精力去深究刘存进驻洛阳的深远用意,哪怕刘存有野心有预谋,也是将来的事情,曹操和麾下文武不得不集中精力,以应对威胁大增的豫州袁术,而且立刻想到了与袁术素有积怨的荆州刘表。
  令曹操叫苦不迭的是,没有了后顾之忧的袁绍,利用收买分化等手段,与归附的匈奴于扶罗部里应外合,分别于十二月上旬和中旬取得两次大捷,打得十余万黑山黄巾死伤过半,远遁深山。
  冀州以西自此平定,袁绍迅速将投诚和俘虏的六万余黄巾军编入麾下各部,尽数开赴与兖州隔河相望的荡阴(今河南汤阴)和东武阳(今山东莘县)编整操练,麾下总兵力猛增至十三万人马。
  冀州各地豪强纷纷响应袁绍的号召,有钱出钱,有粮出粮,不但帮助袁绍顺利渡过冬季缺粮的难关,还为袁绍凑集到巨额资金,从青州买来一批批新式武器和盔甲,尽数装备新编各部,搅得曹操和麾下文武心惊胆跳,深恐袁氏兄弟再度联手,对兖州实施南北夹击。
  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令曹操无比难过却又束手无策的事情:性格刚直、足智多谋的陈宫,在曹操一怒之下杀掉自恃才华不肯为其所用、反而时常出言讥讽的边让之后,终于忍无可忍负气出走了!
  刚从九江太守职位上挂印归隐的边让是陈留人,自小便博学善辩,又能写文章,曾作《章华赋》,名噪一时,是陈宫相交多年的挚友,而且还是大儒蔡邕的得意高徒。曹操盛怒之下杀掉边让,不但令陈宫离心离德,同样也令兖州和豫州文人名士深感齿寒,就连远在琅琊的郑玄、邴原等天下名士也对此愤怒声讨,结果连曹操当年刺杀董卓失败逃跑途中误杀好友吕伯奢一家的罪行,也被愤怒的名士们翻出来痛加鞭挞。
  等曹操平静下来为时已晚,正像曹操事后面对荀彧等人的责怪感叹的那样:大错铸成,悔之莫及矣!
  曹操没想到的是,离他而去的陈宫没有投奔爱才惜才的刘存,也没有归附世家门阀的代表袁绍,而是径直赶到陈留,投奔偏安一隅的陈留太守张邈,随即秘密前往中牟,密会彷徨迷茫不知何去何从的吕布。
  陈宫此举,大大触怒了曹操,自此埋下了两人相互敌视、相互征伐的祸根!
  赶到洛阳视察流民安置的刘存,并非不在意曹操的一举一动,刘存和麾下心腹始终对曹操和袁氏兄弟保持警惕之心,但短期内,袁氏兄弟的躁动更符合青州的利益,从内心讲,发展更快、兵力更多的刘存和他的心腹们,非常愿意看到群雄并起相互征伐的局面。
  首先,袁绍和袁术的壮大,不会对青州有何实质压力,青州反而能从袁氏兄弟的穷兵黩武中获得巨额利润,更好地积蓄力量,等待骤然一击!
  相对而言,冀州和豫州的强大,对正在崛起的曹操绝对是个巨大威胁,还因此结束了人口不断流入兖州的大好局面,这对一心想着增加人口、全力开垦土地种植粮食的曹操来说,无疑是最为痛苦的事情。
  其次,将武器装备卖给袁绍,对刘存来说有养虎为患之无奈,但对整个庞大计划来说利大于弊。
  袁绍的强大,必然会制止公孙瓒大军的南下,迫使公孙瓒与刘虞为自身利益相互征伐,一旦幽州爆发战争,必将是个不死不休的结局,到头来不管谁赢,对幽州虎视眈眈的袁绍必将成为螳螂身后的那只黄雀。
  一旦袁绍挥师北上,刘存向袁绍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最佳时机就会到来。(未完待续。。)
  ps:  谢谢“中间之前”大大的月票,谢谢“胡天八月8”大大的打赏!巨火诚挚地求订阅、推荐票、月票和全赞支持!感激不尽!


第一七五章 四方来投(下)(第三更)

  按照公孙沛等人和军令署的推断,不出一年,迫切需要独霸幽州的公孙瓒和刘虞就能分出胜负,随后袁绍定会以堂而皇之的借口,挥师北上大义凛然地讨伐胜利者,所以刘存并不着急,他还有一年时间做准备。
  刘存和他麾下心腹们如今要做的,是向天下宣扬刘存的仁德,为刘存树立更高的政治声望,为此不惜向长安城的李傕等人摆出一副妥协之态,以求得彼此间的安宁。
  暗地里,刘存幕府人数扩大到三百余人,他们利用手中的舆论工具,将数年来影响到大汉王朝命运的诸多重大事件公之天下,详尽描述和揭露事件真相,让天下人看看四世三公的后人袁绍和袁术是何等的悖逆,是何等的祸国殃民。
  长安方面,刘存同样派出心腹谋士,与杨彪、马日磾、赵岐等重臣达成共识建立同盟,对年少的皇帝和朝中文武进行游说。
  这一切都建立在关键的利益交易之上:
  刘存承诺修复故都洛阳,竭尽全力迎回圣驾,恢复朝纲,就能将青州新政推行到冀州和幽州,至于将来年少的皇帝和尔虞我诈自私自利的朝臣们是否能重建朝廷,是否能重振朝纲,是否能重铸大汉王朝的辉煌,都不在刘存和他麾下心腹的考虑之内。
  来到洛阳视察的刘存格外忙碌,每天一早,他走出洛阳城西洛水北岸之间的新建大营,视察皇城内外设施的清理,然后前往周边乡村慰问军民。察看土地的开垦和流民的安置工作。
  一个半月来。在青州和徐州不断送来的二十五万流民的艰辛努力下。洛阳城内外的废墟已经清理一空,一堆堆整齐码放的砖瓦石条为刘存节省了大量建筑材料,但城内城外因此而变成空荡荡一片。
  四面三十里长的斑驳城墙上,只剩下东面中东门和西北角夏门上方的两座镝楼还算完好,其余各门的镝楼已被烧毁,连同城中残垣断壁尽数被拆毁清理。
  放眼望去,寒冬中的大汉都城,满目皆是无法掩盖的烧灼痕迹。刘存与先帝刘宏见面的崇德殿也只剩一片残缺基座,整个南宫数十座大殿连同数千间房屋早已不在,整座内城只剩下西南角的广阳门内军营还算完好,目前暂时充作五万民夫的避寒居所。
  刘存站在中东门镝楼上,透过飘飘忽忽的雪花,隐约看到东面光秃秃的开阳门上方有个孤单身影,想了想快步走过去,靠近后才发现是自己的首席幕僚公孙沛。
  公孙沛听到熟悉的脚步声没有回头,依然凝望前方的太学、明堂和灵台遗址,对来到身边站住的刘存感叹道:
  “以前。整个都城最热闹的去处就是眼前这片地方,我从没想到这辈子还有机会回来。可回来之后,什么都没了,能容纳上万师生的太学没了,祭祀大汉列祖列宗的明堂没了,连拜祭天地、为苍生祈福的灵台也没了。”
  “中平五年深秋我来过,还特意到这片地方逛一圈,花去一个多时辰才走了一小半,现在都没了。”刘存低声说道。
  公孙沛叹了口气,转向刘存问起正事:“公与(沮授)他们今天去北宫了?”
  刘存点点头:“只有崔琰先生前往西大营,他要观摩管亥将军的练兵方法,公与先生和他举荐的毛玠先生、公孙方等先生在北宫,商讨北宫的城中城重建方案。”
  “几位先生的意见是,北宫按照原来的修复,南宫和西宫就不建了,参照济南城的式样,在北宫正前方的城中央建个两里见方的大广场,利用南宫靠近中央广场南面的现有基座,修建司空、司徒和太尉三府。”
  “至于那些空出来的地方,用作街道、学堂、商铺区和四个官民住宅大区的建设。”
  公孙沛赞同沮授等人的做法,认为这不但节约建设资金,还是个受惠于民的善举,只是除了刘存和自己几个心腹幕僚之外,所有人都不知道此次大张旗鼓修复洛阳的举动,严格来讲只是个幌子而已,纯粹是将来击溃袁绍占据冀州这一目的服务的无奈举措。
  只是谁也没想到,这天下竟然还有如此多的才俊心里依然装着大汉王朝,从西面八方投奔而来,立即加入建设的行列。
  这一结果弄得刘存和公孙沛哭笑不得,只能将错就错,暗暗决定减少资金投入,先确保数十万流民的安置以及逐步恢复耕作,然后才集中闲余劳力,挖窑烧砖,开山采石,以避免大规模的建设投入影响暗中进行的军备扩张,洛阳城的修复只需干得似模似样即可。
  也许是想到了人才的重要,公孙沛特意叮嘱刘存:
  “毛孝先(毛玠字)和公孙方都是脚踏实地的难得人才,要不是荆州刘表昏庸,公与又及时截住了前往兖州投奔曹孟德的毛玠和公孙方,如此大才已不为主公所有了。”
  “还有一表人才的崔琰,他是郑师的得意门生,也是青州新政的支持者,更是个性格刚烈满腹经纶的名士,声望和才情都不在管幼安和国子尼之下,主公要多多信任他们,重用他们,定会获得百倍回报。”
  刘存郑重地点了点头,随即有些无奈地道:“只是目前我权力有限,只能尊重毛玠先生的愿望,任命他为典农中郎将,负责洛阳及周边各县的所有屯垦和民政事务;公孙方先生则担任将军府主薄。”
  “这两天他们俩老问我,钦命的将作大匠霍坚先生什么时候到来?看得出他们都想在修复帝都中贡献自己的才华。”
  “唯独崔琰先生的选择有些意外,他不愿意担任护军中郎将,反而要求进入我的车骑将军府担任参军校尉,看到他对军旅事务如此热衷,我只好答应他了。”
  公孙沛一脸骇然:“这家伙精通法典,擅长政务,虽然也知兵法,但他那烈火般的性格绝不是带兵的料,熟悉一下军旅可以,但千万别让他统兵……”
  “倒是前几天陆九和赵立从义阳(今河南信阳)请来的魏延魏文长不错,从他和主公的一番交谈中就能看出,此人不但精通兵法,深知进退,而且沉稳坚毅,威风凛凛,稍加磨练定可担负重任。”
  “是啊,我已经任命魏延为游击将军,让他和管亥推荐的小将陈到一起,把家人送到济南安居,然后他俩会进入无影山大本营,跟随九月份编整的青州军第七师一同训练……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