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空军传奇-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委座,您问的是不是那架'列宁'号?”何应钦并不是明知故问,他是怕又有什么新的飞机跑到红军那边去了。
  “就是那一架。”
  “我已经给空军下命令了,只要发现就立刻击落它。”
  “有情报说,它已经跑到陕南那边去了。”
  何应钦一惊,马上就镇静下来了:“不可能,空军一直是在严阵以待……再说了,再说了……”
  何应钦马上就想起来了,他指挥过国民党第一、二次对红军根据地的大“围剿”,那里也没有机场啊。
  “委座,那里没有机场,我想共军的飞机不会到那里去的。”
  蒋介石这时也明白了,于是又转向陈诚:“辞修,我要任你为前敌总指挥,协同顾祝同,再集中50万兵力,对共匪乘胜追击一举打垮。”
  陈诚马上肃立:“请委座放心,我这一次一定要一举消灭共军主力。”
  “好,好,年底准备,明年初进兵如何?”
  “时不我待,我一定抓紧准备。”
  陈诚在蒋介石面前夸下了海口,可红军是那么好打的?蒋介石把红军的根据地当了他的练兵场,炮弹轰飞机炸,指挥官换了一个又一个,个个都成了常败将军。红军连战连胜,一连歼灭了他3个师,尽管想起来就心疼,可是总算跑回了南京。这是后话。
  何应钦看到陈诚受命已去,便对蒋介石说:“委座,目前我们空军的力量太差了,连东北军都有飞机300多架,我们太少了。”
  “不是又买了一些吗?”
  “是啊,买是买了一些,可是……可是……”
  “可是……什么……”
  何应钦有苦难言,只好改口说:“我们的飞机,主要是太旧了,目前国外又造出了不少的新机种。”
  “这个事情好办,还是叫孔院长去办吧。”
  一听又是叫孔祥熙去办,何应钦火不打一处来,忍了半天总算是忍住了。
  国民党大员们都知道购买飞机可是一件美差,那是买飞机不是买米买面,一出手就是十多万,油水大得很啊。在抗战之前,向国外购买飞机的大权都在行政院院长孔祥熙的手里,航空委员会只是一个空架子,没职也没权。要买飞机了,只是写出报告送到中央信托局核准后,行政院再派人出国去买。这样航空委员会一些从国外学习多年回国的专家,却根本不能过问买飞机的事。
  这件美差一般人也得不到,肥水不流外人田,孔祥熙的外甥女孔二小姐孔令俊,把这件事包揽了下来。孔二小姐虽是个女流之辈,可是仗着出身不一般,事事都想着出出风头。
  行政院开始派了几个人到美国谈判购入30架“伏尔梯”
  式轰炸机,这在当时,还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轰炸机。价钱谈来谈去,美国人一口咬定少了10万美元坚决不卖。中国代表没有办法,只好回国。
  这一次机会来了,孔二小姐亲自出马了。在宴会和舞会之间孔二小姐没有费多大劲,就谈成了,价格还是8万美元。
  许多人大惑不解,虽说美国人有女士优先的习惯,但也不可能一下子便宜了这么多。
  过了没多久飞机运回来了,中国机械人员先组装了3架,挂上炸弹之后,飞机在跑道上滑行,只滑不飞。飞行员最后把油门开到了最大,飞机刚刚离地就掉了下来,只听“哗啦”一声,飞机便成了一堆废铁。
  机械人员检查了发动机,发现发动机只有800马力,而飞机的说明书上写着发动机有1000马力。原因找到了,应该派人到美国去问问是怎么回事,可是别人一听是孔二小姐出面办的这事,就没有一个人敢问了。
  孔二小姐到底从中捞了多少美元,只有她自己知道,四大家族的丑恶,由此可见一斑。飞机厂没有办法,只好把轰炸机改成了教练机,240万美元基本上买回了一堆废物。
  但是,蒋介石对孔二小姐的行为视而不见,对龙文光却坚决不放过,别看红军只有一架飞机,蒋介石出了10万大洋,一定要抓到龙文光。
  两个月之后,蒋介石收到了陈诚的报告,共军的航空局局长龙文光在武汉被抓住了。
  蒋介石喜上眉梢,真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陈诚在报告里说,因中国航空缺少人才,有不少人给龙文光说情,希望能给他一条活命,用品所长。
  蒋介石看到这里气得大骂起来:“娘希匹,他可以不究,我说话还有什么用呢?可杀不可留!”
  龙文光在武汉被敌人杀害了,但是他在人民革命史上,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历史上,却英名永存。
  从1932年7月,鄂豫皖根据地到了最艰苦的时期,面对60多万敌人的围剿,红军战士夜以继日的行军作战,在红军行军的行列里,有一只几百人的队伍,专门抬着那一架已经被卸开了的“列宁”号,爬山越岭地打游击,其艰难可想而知。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红军战士接到了一道特别的命令,命令是徐向前副总指挥下达的,就地将飞机埋藏,不能让敌人发现。
  许多红军战士抱着“列宁”号,默默地流下了热泪。
  远处传来稀稀落落的枪声,敌人已经过了山梁,有一个营的红军正在阻击,大家都知道是为了“列宁”号,战斗打得特别激烈。
  一切都太匆忙,一切都没有很好的准备,刚刚将土埋好,敌人已经冲上来了。红军撤出了苏区。
  “列宁”号消失了,红军航空局解体了。中国工农红军的航空梦,就成了回忆中的历史,它是那样的短暂,又是那样的辉煌。
  蒋介石很快就得到了来自新疆的密报,盛世才在新疆搞了一个航校,是借助的苏俄之力,在航校中发现了共产党……
  真是晴天一个响雷,蒋介石半天没有说出话来,他下决心要把盛世才拉过来,只是眼下还没有想出好办法。
  “列宁”号在那个几乎无人知晓的山梁上,静静地一躺就是20年。
  20年风雨春秋,20年风云变幻,大别山的人民没有忘记它,当年的红军没有忘记它。
  1951年9月,王树声率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来到阔别30年的大别山慰问老区人民时,大别山区的人民又用锄头将“列宁”号从冰冷的山坳中挖了出来……当“列宁”号那锈斑的残体再一次呈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沉默地摘下帽子,悲恸地低下了头……
  而今,陈列在湖北省博物馆内的只剩下了一块当年“列宁”号飞机的蒙布。
  空军航空博物馆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为了使后人了解这段历史,复制了一架1:1的“列宁”号样机,以供后人瞻仰。
  天惊—中国空军传奇——第二章
  第二章
  陈云借鸡下蛋,共产党人进了军阀盛世才的航空学校,周恩来称赞陈云:“做了件大好事!”不速之客的到来,八路军有了大飞机。
  一、陈云当机立断走出一步妙棋
  1937年,深秋的西域首府迪化。
  迪化,原来是个水草丰美的草原,相传这里曾是王母娘娘洗浴更衣的地方。清朝政府派封疆大臣在这里垦荒建立城廓后,才逐渐使牧场变为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蒙古语:乌鲁木齐,意思是“优美的牧场。”如今这里,是西北军阀盛世才的独立王国。
  凉风徐徐,奶茶滚沸。家家户户窗前那墨绿而浓茂的葡萄架下,一串串低垂欲落的乳色马奶子葡萄,散发着阵阵醉人的馨香。整个迪化在瓜果梨桃的馨香中浸泡着。
  陈云披着他那件皮领棉大衣,在河边轻轻地踱着,远处传来的那曲缠绵、悲亢的《苏武牧羊》,使他心如刀绞、哽嗓发涩。
  西路军不是当年忍辱负重的苏武!
  陈云深知,党中央原计划是送西路军残部到苏联整休、学习的。在西路军还没进入新疆的时候,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就曾给西路军工委发过这样的电报:
  “远方(指共产国际)对于西路军进入新疆转赴远方求学问题已决定了。为此,目前西路军必须到达星星峡,他们(指陈云、膝代远、段子浚、冯铉、李春田)在该地迎接你们。”
  谁料到时局的变化超出了人们的正常思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党中央鉴于国内“国共合作”的促成,便决定撤销西路军赴苏联整休、学习的计划,并指示陈云充分利用新疆统一战线的有利环境,为我党培养各方面的军事技术人才。
  “向盛世才学什么呢?”陈云苦苦冥思着,琴声变得抑郁、沉缓。他对盛世才是了如指掌的,盛世才不仅仅是个残忍、暴戾的军阀,而且还是个善于投机、奸诈的政客。
  盛世才原来只是南京国民政府参谋本部的一个作战科长,强烈的权力欲使他来到新疆。不久,迪化发生政变,他便登上了新疆督办的宝座。他深知自己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决不会得到蒋委员长的信任和重用。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与新疆接壤的苏联。他打着抗日救国的旗号,提出了“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的六大政策,这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有天壤之别,正是由于此,中国共产党在新疆设立了办事处,陈云任中共驻新疆代表。也正是由于此,西路军才敢在盛世才的老巢中安营扎寨。
  琴声嘎然而止,陈云眉头一皱,那双炯炯有神的双眼眨动了一下,“能不能在盛世才的军官学校上打点主意呢?'借鸡下蛋'岂不是一举两得!”
  陈云变得兴奋起来。
  原来,盛世才为了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在迪化办了一个军官学校,这个学校专门训练坦克、装甲、火炮等特种兵。
  为了扩建新疆督办公署边防航空队,他还在学校辅设了一个航空训练班(对外称“航空学校”),公开招生,培养飞行和机务人员。这里不但有不少现代化的武器装备,还有大量的苏联专家执教。
  第二天,新疆督办公署。
  盛世才捋着八字胡,看了看坐在对面的陈云,说:
  “陈代表紧急要见我,有何贵干呢?”
  陈云看了看盛世才和坐在他旁边的苏联顾问华西里将军,然后把参加军官学校的想法提了出来,最后,陈云着重指出:
  “这是盛督办与我党共同合作抗日救国的一次重要体现,也是我们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后的一个新的创举!我想,盛督办是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的。”
  盛世才听后一怔,满脸的不高兴,捋了捋八字胡一言不发地瞧着身材高大的华西里将军。华西里操着生硬的中国话说:
  “好,好,共产党是抗日,国民党是抗日,国共合作,是一家人啊!”
  盛世才看华西里答应了,只好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可他还有他的小算盘,西路军参加军官学校的学习,他可以借此机会多向苏联人要些武器装备。于是他提出了两个条件:
  “一是,本人飞机不多,请苏联方面再提供一些援助,用于培养共产党的航空人才;二是你们共产党的飞行员、机械员毕业后,不能一走了之,要帮助我把航空队的军威树立起来才能走。”
  陈云和华西里同意了盛世才的这两个条件。
  一个月过去了,陈云在西路军挑选了25名年纪轻、身体好又有一定文化的共产党员准备进盛世才的航空学校学习。
  事先,陈云调查了解了盛世才航空学校的状况。这个航空学校有6架初级教练机,9架侦察轰炸机,曾办过两期飞行训练班和一期机械训练班,教官大都是苏联空军军官。眼下第二期飞行训练班和第一期机械训练班就要毕业了,我们一定要赶在第三期飞行训练班和第二期机械训练班开学前,把我们的人挤进去。否则,盛世才又有推脱的借口了。但陈云又考虑到这是我党将要筹建的第一支航空部队,思忖再三,他考虑还是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汇报后再决定。
  1937年11月27日,陈云调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他乘苏联飞机离开迪化,飞抵延安。飞机一降落,他立即匆匆赶到城关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件事。
  毛主席听了,十分高兴,说:“这是我们红军的大好事,这件事由你负责,这是关系到我们未来建设人民空军的大事,要尽可能做到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中都有人选。”
  不久,党中央同意了陈云的想法,并决定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摩托学校抽调一批优秀干部赴迪化学习航空。
  红色的航空梦,栖息在贫瘠而发烫的黄土高原。纤薄的草鞋、光秃秃的马背,曾驮着一个炽热的信仰,艰难地跋涉了二万五千里。而今,这炽热的信仰又将被锃亮的双翼高高地擎举上蓝天。
  古朴的窑洞里,人群川流不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举世罕见的飞行员身体检查正在紧张地进行。
  远涉重洋来中国参加抗战的美国医生马海德,充当了这次飞行员身体检查的军医主任。
  测身高、测视力、测听力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在测试项目中,还有一项十分奇怪地测试,名曰:测平衡机能。主考官让被测试者在原地不停地转着圈,一圈,两圈……
  主考官大喝一声:“立定!”然后让被测试者迅速指出东、西、南、北的准确方向。主考官还要问,“是头疼,还是头晕?”
  简陋又原始的医疗手段,检阅着一代雄鹰的健美体魄!唯一先进的医疗器械,是在马海德胸前晃动的一把由于电镀脱落而露出斑斑铜色的听诊器。
  在喧噪、纷杂的人群中,一个身材瘦高的人一会儿到这边看看,一会儿又到那边看看,他翻了翻体检表,看了看文化程度一栏中,大都是“初中毕业”字样,高兴地笑了。这位清癯的双颊上有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的人就是陈云,他十分清楚,盛世才要求参加飞行训练班的学员必须具有初中文化水平,否则无缘问鼎。
  他微笑着和大家打着招呼。
  突然,他问站在一边准备接受身体检查的夏伯勋:“你是哪个部队的?”
  夏伯勋把胸脯一挺,立正报告:“报告首长,我是红二方面军的。”
  “你呢?”陈云用手指了指站在夏伯勋身边的李奎问道。
  “我是红25军的。”李奎立正大声回答。
  陈云满意地点了点头说:
  “太好了,你们当中有四方面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